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中国区)官方网站

我的教育通行证|loading...
教育云应用
无障碍浏览 尊龙凯时APP
精华博客
  • 统编语文六上《书戴嵩画牛》解读与教学
  • 《花开不只在春天》
  • 做小孩子的大朋友
  • 学科指导促成长 教研之光撒康平
  • 满载而归
  •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一点想法
  • 大雪有晴
  • 《冬日暖阳》
推荐作文
  • 跨越时间长河的奇迹刘瑜烁
  • 劳动使我快乐孔姝妍
  • 劳动使我快乐孔姝妍
  • 与书相伴之趣宋亦轩
  • 与卿相伴之趣崔恩熙
  • 童年之趣刁习羽
  • 与书相伴之趣王新月
  • 窗前的期待黄灏宸
  • 三峡人家周靖涵
  • 我的懒爸爸周靖涵
  • 游山览水之趣李泊毅

教孩子学会使用闲暇,让他们能以张弛有度的态度适应人生中的挑战

2024年12月26日 14:19 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笔者曾观评了一位教师开设的“时间管理”课,课开设得很新颖,似乎也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目标均顺利达成,课上得非常好,但从学生的反馈看总感觉欠缺点儿什么。课后,我找学生交流了几句。学生说,老师讲的时间管理理论和策略我们知道很重要,但我们没有时间可管理啊,每天从一睁眼就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学校被老师安排,在家里被爸妈安排,所以这节课对我们“没有用”。

一、 青少年的闲暇时间有多少

当前,青少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

笔者通过调研我国某二线城市的207名高中生(含郊区、市区)发现,超过53%的学生日均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在60分钟以内,约20%的学生日均可支配的闲暇时间低于30分钟,且呈碎片化分布;约42%的学生闲暇时选择独处,常见的闲暇活动高度依赖电子产品,如打游戏、浏览视频、网络聊天等;约49%的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闲暇时间少、自由度低(场景受限、他人主导等)、缺乏意义感等。

当然,学生闲暇时间的状况也有很大的区别,农村学生的闲暇时间会多些,城镇学生的闲暇时间明显少些;家长管得比较宽松的学生闲暇时间会多些;小学生的闲暇时间会多些,高中生的闲暇时间最少。一项针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的调查显示,在小学阶段,这些孩子90%每天都有1—3小时自主支配的空闲时间,算是自由时间比较充裕的一个学生群体;但大城市的小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却少很多。总的来讲,我国学生的闲暇时间是偏少的。

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双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被学校和教师占用的学生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小学生,教师布置的“无谓”作业减少了很多,让不少小学生应该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但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家长会自行给孩子加码,悄悄地给孩子进行学业补习,还有更多的小学生家长会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用各种兴趣班填满孩子的所有闲暇时间,挤占孩子玩和娱乐的时间。

没有可自主支配的闲暇时间,会让学生身心感到疲惫,会让他们感到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单调的学习生活还会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丰富体验,包括无法认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自己要兼具的多重社会角色,更不会有效地平衡学习、工作、生活、休闲等关系。

二、 为什么当今的青少年都“不得闲”

首先,我们的传统文化就非常推崇珍惜时间,中华民族以勤奋为美德,这无疑是我们文化上的优点,大多数人从小就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等名言警句耳熟能详,并自然而然地将“惜时”与成功建立起链接。但这些观念如果达到一个极端的状态就有问题了,在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人群中,有不少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对休闲娱乐怀有一种罪恶感,以“闲”为耻,这时他们就无法认清张与弛的关系,陷入一种终年“不得闲”的状态中。

其次,当今学业和就业的竞争压力又助长了这些观念的大流行,竞争加剧造成社会的普遍焦虑,成年人的应对方式表现为会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也会保持待命状态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在教育行业内,为了取得未来的职业竞争优势,珍惜时间并把每分每秒都用来学习、用来提升竞争力成为多数教育参与者的共识,家长、教师和学生自身都有一种把学习时间无限拉长的意愿,即使提高了效率,也还想占用更多的空闲时间。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闲暇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时间还会很“不放心”,希望青少年的所有行为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希望他们能以成人定义的“正确”步调和节奏学习生活,担心他们会荒废或挥霍时间,担心他们会在无人指导的空闲时间内走弯路、走歧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和教师要逐渐给予孩子更多的行动自由,这是一个教育原则,但这些家长和教师有意忽视了这个原则,把一切都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三、 闲暇对教育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再谈论全面发展,强调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一句空话而已。”

杜威则认为:“富于娱乐性的闲暇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

而在舒伯创建的生涯发展理论中,休闲者是一个人一生中要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贯穿生涯的各阶段,不可或缺。

这些教育学家的理论直觉近年来也被神经科学所证实,人的大脑有一种“默认神经网络”的运行状态,它在人清醒但不专注于特定任务目标时异常活跃,也就是常常会出现在人们比较放松、休闲的状态下。“默认神经网络”方式下的大脑并不是一片空白,也是在高强度的运行中,这种运行状态具有筛选、整合记忆的作用,并能对想象能力、内省决策能力以及一些社会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研究还显示,人的创造力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默认神经网络”状态的滋养,因此休闲状态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休闲状态,休闲与专注学习都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同时,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丰富的闲暇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和就业,也催生了思想和技术的创新。因此,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一个没有闲暇时间的社会是无法进步的。

也正因如此,近年来也逐渐有了“闲暇教育”的理念,它以终身教育论、生涯发展论等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闲暇、管理闲暇、享受闲暇,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扰,还有助于他们逐渐构建丰富、平衡和自主的生涯观,增强社会适应性,对于学生的长远持续发展极具意义。

四、 生涯视角下的闲暇管理指导策略

当前,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状态下,每位教育参与者都要对闲暇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有所认识,并要有一定的行动。

(一)调整对闲暇的态度观念

借用当下极火的词,对青少年进行指导的首要环节是对“分秒必争”的时间观“祛魅”,引导他们正视娱乐休闲是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消除对闲暇的羞耻和罪恶感,调整闲暇与学习的关系,“珍惜学习的每一分钟”而非“珍惜每一分钟去学习”,尤其要鼓励孩子感受闲暇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对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当然,对过度追求享乐的青少年,则要帮助他们找到生涯目标,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探索有益有趣的闲暇活动。

教师和家长也需要明确,正因为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和人才选拔对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懂休息、会休息”的孩子才能精力充沛、内在自洽、生涯平衡,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要敢于给孩子“留白”,极度压榨时间未必能换来期待的成果产出,反而极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制造内在的焦虑和亲子间冲突,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导致其“伪装努力”,得不偿失。

(二)建立对闲暇活动的评估反思意识

对青少年开展闲暇管理指导的难点之一,在于闲暇活动的选择余地是极为丰富的,但如果尚未建立对闲暇的评估反思意识,闲暇活动的随意性就会非常大,这时就如同将蚂蚁引到了蜜罐里,在没有掌握进出蜜罐的“地图”和“时间表”的前提下,蚂蚁极易在蜜罐里迷失,甚至会“溺毙”。因此,要指导青少年有意识地反思和评估自己所选择的闲暇活动,例如可以询问他们对闲暇活动的满意程度和原因,也可以使用比拟的方式“感受一下,这项闲暇活动对你来说是‘充电’还是‘放电’,为什么会这样”,或进行追问“为什么有些闲暇活动过后会感到很累、无聊,甚至会感到空虚”。将对闲暇的思考和掌控权真正归还给孩子,我们就不难发现青少年是有能力对自己的闲暇状况进行深度评估的,例如他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或玩电子游戏时,虽然难以抵御各类程序算法对其心智和自我控制的掠夺,但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后,他们会有后悔、懊恼之感;再有,被强制安排的活动,如集体跑操或亲友聚会,通过事后的评估和反思也能得出一些结论,对很多孩子来说,这些活动是负担而非休闲……充分调用他们自己的经验、体验,给机会让他们自己进行反思,青少年才能自主建构闲暇管理策略。

(三)学会提升闲暇活动的质量

对闲暇活动的选择,受个人喜好、状态影响很大,主观性强,很难统一标准。但高质量的闲暇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提供松弛或愉悦感受;(2)增补亲密关系;(3)拓展认知体验;(4)与自然界有链接;(5)可自主调控。基于对上述特点的了解,青少年可以在对比中解释自身在休闲过程中的一些困扰,发现更高品质的休闲活动。例如电子游戏和视频看似是自主选择的,但实际上我们是被开发者和算法控制了,容易成瘾,会丧失主控权;又如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的“公园二十分钟理论”提出在公园等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待20分钟,什么也不干就能有效缓解情绪内耗,而大部分城镇青少年身处自然的机会很有限,如何与自然界建立链接就成了一个课题……根据以上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指导青少年有目的地提升闲暇活动的质量,例如尝试以户外活动、结伴活动替代玩手机、宅家,或者在刷视频、看知乎的时候确定搜索主题和时长,避免被推送裹挟。同时,家长和教师还要提醒孩子,专注度也可以改变闲暇活动的体验,例如专心与家人好好地吃一顿饭、周末晚上慢慢地洗澡和有意识地收拾房间,都可以带来松弛愉悦的感受。以上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闲暇管理的技巧,更促使他们感受自己在学生之外还兼具的子女、休闲者等生涯角色,体会到生命的多彩、充盈。

(四)掌握短时“充电”的窍门

当代人缺少闲暇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短而零碎的时间如何管理是非常有价值的话题。在短暂的空闲时光里,是否只有掏出手机这一个选项呢?家长可以与孩子探讨尝试用三五分钟、十几分钟为自己“充电”的闲暇活动,如听一首歌、与同桌下一盘五子棋、跳绳、散步、正念冥想等,都可以为青少年在短时间内创造优质的闲暇体验。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青少年的闲暇管理指导不能陷入追求完美的误区,没有人能够做到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安排得有益有趣,有些时间注定是要被虚度的,看着窗外发会呆、撸猫、闲聊等也是很好的放松。人生的有趣,也常在不刻意之中。

(五)做具有“松弛感”的示范者

成人怎样安排闲暇时光,对青少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父母和教师会休息吗?怎样安排闲暇?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家庭的关系?如果家长在家庭中也是手机不离手,那么教育子女“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就成为没有说服力的说教。回溯个人的生涯发展经历,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真的次次都发挥作用了吗?生命的全部意义是工作、学习吗?不少时候,暂时将任务搁置一旁,放松一下,是不是反而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刻?又或者个人做到极致也突破不了的课题,在与亲友的沟通交流中受到了启发或点拨……这些经历都可以与子女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能体会到,除了学习和工作,兴趣、爱好、运动、友谊、亲情也都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这种对人生的体悟,可以成为成人与青少年共同探讨闲暇管理的基础。成人也要创造高质量活动与青少年共度闲暇,例如共读、观影、登山远足、听雨临风、一起准备一桌家庭餐等。这些看似目前“无用”的点滴,是向青少年的人生“账户”中“存储”快乐、健康、友情与支撑的过程,使其能以更开放、平衡、张弛有度的态度适应人生中的挑战。

本文系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从课程整合角度构建小初高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QJK2021C035)的成果

(王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庞聪颖,闫孟宇,杨海华. 中高年级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策略[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01).

[2] 韩雪. 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6.

[3] 周加仙. 教育神经科学的使命与未来[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4] [英]齐格蒙特·鲍曼,郭楠译.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

《人民教育》2024年第21期,原标题为《教孩子学会使用闲暇》

作者:王萌

文: 责编:王佳莉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闻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信息网 地址:尊龙凯时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