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中国区)官方网站

我的教育通行证|loading...
教育云应用
无障碍浏览 尊龙凯时APP
精华博客
  • 我的主场我做主
  • 欢笑中的成长与反思
  • 探寻《田忌赛马》教学:收获、问题与突
  • 【征文】邂逅《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倡议书
  • 童言趣语——二宝成长足迹(69)
  • 一个在农田中读书作诗的人
  • 【征文】从未记起却不曾抹去
推荐作文
  • 有志者,事竟成郑雨菲
  • 翻过那座山苏心悦
  • 那一刻,我真的长大了!李若滢
  • AI绣山河 人文引经纬苏心悦
  • 懂得王琸珺
  • 母亲的爱从未改变王琸珺
  • 那抹绿色王琸珺
  • 一件令我愧疚的事王琸珺
  • 希望郑雨菲
  • 我的乐园肖硕哲
  • 《桃花赞》李婉琪

以田园课程为载体探索“五育”融合

2025年04月18日 08:49 中国教育报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现实中,“五育”常被分割开,其课程与活动常简单叠加且统筹不足,加重了学生负担,为破解“五育”割裂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以田园课程为载体,探索以劳动教育为纽带的全学科融合育人路径,构建了“以劳融通‘五育’”的综合育人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立足“五育”融合,以劳动教育融通“五育”。学校充分利用田园的载体功能,发掘劳动潜在的育人价值,以劳为“桥”将“五育”串联。通过“劳动+”模式促进“五育”有机融合,建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四大机制,强调“五育”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渗透,例如劳动精神与道德认知、科学种植与实验探究、体力劳动与运动能力、劳动观念与审美创造等的有机结合。通过“劳动任务链”驱动,学校将“五育”目标具象化为可操作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协同发展。

打破学科边界,实现学科教学和项目式研究的融合。学校依据课程标准,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通过三类实践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学科—生活—社会”的立体化学习网络。一是双师协同教学,劳动教育教师与学科教师联合备课,例如在“百草园”中开展“田园+科学”探究课、“田园+语文”观察日记课等,实现劳动素养与学科知识的同步提升。二是设计跨学科项目,例如围绕“生态农场运营”主题,学生分组完成市场调研(数学)、产品包装设计(美术)、销售策略制定(道德与法治)等任务,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培养综合素养。三是超学科资源整合,依托“耕读坊”“幸福超市”等实践基地,将劳动与传统文化、财商教育结合,例如借助“校园蔬果交易”理解经济原理。课程设计强调“做中学”,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形成实践、反思、创新的学习闭环。

升级课程资源,打造开放、交互式的生态空间。学校通过“空间—机制—评价”三位一体的资源建设,保障田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空间赋能,打造“百草园”“千蔬圃”等实体劳动场域,建设烹饪教室、智慧温室等现代化设施,构建从种植到加工、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实践链条。二是机制创新,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机制,通过农技专家进校园、组织家庭种植打卡、开展社区义卖等活动,形成开放共享的育人生态。三是评价改革,建立数智资源库的同时,采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劳动过程,通过自评、互评与实践成果展评等方式,强化“五育”融合导向的多元评价。

(作者钱广书系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文: 责编:樊亚蕾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闻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信息网 地址:尊龙凯时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