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大大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以“第一班主任”制度为抓手,创新学生思政教育体系,聚合多方资源,营造育人新生态,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育人育才,为首都高校深化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智慧和创新经验。
党建领航聚力
拓展“大思政”育人格局
三年来,学校统筹全局,高位推进,聘请校内外名师、名匠、名家等223人担任“第一班主任”,让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把好学生理想信念“总开关”,讲活思政教育“大课堂”,搭好学生成长“大舞台”。
党建领航,为“大思政”建设把准方向。学校党委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将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置于全校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原有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基础上,组建“第一班主任”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性实施“第一班主任”制度,形成以“第一班主任”为引领,领航班主任、专任班主任联动的“三维班主任”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第一班主任”在“大思政”育人体系中的资源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优势,最大限度凝聚育人合力、激活育人效能,为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
理论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用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体“第一班主任”走进课堂领学,学习内容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家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科、平台优势,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讲授一系列具有首都特色的“大思政课”,讲好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深入融入教育教学。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大课题,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国之大者”情怀。
系统融合,下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盘棋”。“大思政”育人体系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统筹推进,使之相互促进,凸显对各类思政资源的协同运用和有机融合。通过校领导、“第一班主任”带头讲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参与思政教育等方式,推动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日常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思政课是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思政课教学以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为目标,建构全方位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实践探索与示范引领。成立“第一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中心,实施“第一班主任”铸魂育人计划和研学专业领航计划。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聚合多方资源
建设“大思政”育人平台
学校拓展育人资源,坚持开门办好“大思政课”,发挥社会“大平台”优势,在育人队伍、时间、空间上协同发力,构建起资源力量充裕、内生动力充盈、功能作用充分的育人平台。
凝聚育人“优师资”。为筑牢“大思政”育人主阵地,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及教师后备人才,多途径开展教学培训,为青年思政课教师配备成长导师,引导青年教师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政育人方式。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理论引领、思想引领、政治引领、融合引领等途径,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领悟力,引领专业课教师共同践行课程思政育人观。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教师荣获国家级、北京市人才称号,入选中宣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教育部马工程主要成员、团中央青马工程理论导师等。
深度挖掘“新供给”。学校统筹设计、充分挖掘“第一班主任”育人资源。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走进校园,让学生领略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感受强国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聘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担任“第一班主任”,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提升师范生能力素质。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课堂观摩,参加课堂研讨,开展授课服务,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理解教育内涵,涵养教育家精神。
拓宽育人“新场域”。“第一班主任”全方位融入学生成长空间,走进“一站式社区”与学生读书谈心,带领学生深入名企参观调研。推动校地、校企共育,开展结对共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中小学等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师资互聘等方式,共同构建新型“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样板。积极建设校企共育项目,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行,将思政育人理念融入院系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全过程,实现思政育人从“平面”走向“立体”。
激活育人生态
讲好“大思政”育人课堂
为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学校积极探索“大思政”育人实践路径,创设“行走的大思政课”,营造“开放型”育人新生态。
打造新课堂阐释新理论,让思政课“立”起来。全方位沉浸式推进学习贯彻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丰富的形式、特色的活动,让理论学习更加鲜活立体、可观可感。“第一班主任”充分利用党课、“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向学生传递党的声音,诠释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学生思想之基。聚焦办学特色,“第一班主任”带领学生走访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发展标志纪念地,绘制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发展地图。拓宽服务社会新课堂,在“第一班主任”带领下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形成乡村建设方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开辟新范式拓展新资源,让思政课“活”起来。充分挖掘党和人民奋斗历程中宝贵的“大思政”教育资源,重点打造“行走的”“有风景的”思政课堂——“我与班主任的红色之旅”。近百位“第一班主任”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北京中轴线和发展新地标,感受新时代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成果,以及传统红色资源焕发出的时代活力。打造“党史中的北京”系列微党课,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不断统一思政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搭建更加立体的社会实践平台,真正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学校党委书记缪劲翔主编的《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第一班主任”探索与实践》全面呈现“第一班主任”工作的生动实践。
培塑新品牌建立新名片,让思政课“亮”起来。学校创新推出“新时代青年会客室”,校党委副书记每周五下午与师生对话,2023年共开展10期,落实“意见台账”37条,让思政课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把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儿里。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300余场,《席大大著作选读》导学260余场。连续7年组织“大视野·微观察”暑期社会调研,14期近1700支调研团队、7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形成报告720余万字,使大学生在深入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实际,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学校育人成果《让社会“大先生”哺育未来“好老师”——首都师范大学“第一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于2024年荣获“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一等奖。
(作者系北京市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作者:王大广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08日 第09版 版名:大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