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9月24日,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开幕,75所高校携带精挑细选的615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高校展区,展现高校的创新策源能力,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据悉,本届工博会共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参展高校70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3所,占比达到61%。按地域分布来看,上海地区高校20所,外省市高校50所。另外还有5所国外高校参加。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工博会还首次在集中展示区按专业领域进行布局,围绕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领域进行集中展示,由43所高校共同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校参展的很多项目均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比如,北京大学打造的高性能小型化芯片原子钟,100%实现自主可控,全面提升我国芯片原子钟领域的创新能力。复旦大学“视频图像处理器IP核”项目,在ISP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处理器和AI处理器推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学的“开拓二号”深海采矿车已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深海试验,并获得200多公斤多金属结壳、结核等深海矿石样品。东华大学形成了高性能卫星大型可展开柔性金属网反射面天线关键材料设计、生产、产业化、应用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口径10米以上收发共用星载天线的国家,并创造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华东理工大学在功能纳米材料的燃烧合成及其应用领域,形成了保护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利群。
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校展区继续推动政产学研的碰撞交流,通过组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投资公司、金融法律服务机构等深入高校展区淘金觅宝,组织技术经理人“高校淘展”等,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