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育人合力 - 尊龙凯时信息网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中国区)官方网站

我的教育通行证|loading...
教育云应用
无障碍浏览 尊龙凯时APP
精华博客
  • 作业改革进行时
  • 你不是神经病,你只是被自己折磨疯了
  • 一份会“说话”的试卷
  • 细微处见真情——班主任的“小事”哲学
  • 争做最美教师演讲文稿
  • 周末小聚
  • 贾鲁河畔露营
  • 藏在叶底的芬芳
推荐作文
  • 希望郑雨菲
  • 我的乐园肖硕哲
  • 《桃花赞》李婉琪
  • 春天在哪里苏熙尧
  • 贴满星星的角落与最后一排的崔海绞
  • 行动铸就价值:论实践对思想黄灏宸
  •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楚永诏
  • 周宇翔
  • 神奇的日记本周宇翔
  • 我与祖国共成长周宇翔
  • 我与祖国共成长周宇翔

凝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育人合力

2025年03月24日 10:10 光明日报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博物馆里,学生们透过文物领略光辉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沂蒙山上,铿锵的誓言响彻山谷,学生们在革命先烈奋战的红色土地上真切感受他们的英勇与无畏……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正凝聚起更大育人合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下,全国各地区、各学校秉持“开门办思政课”的理念,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3月6日,席大大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再次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思政教育“小课堂”作为知识的系统传授阵地,有着严谨的理论架构。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于书本上,更应在广阔天地间汲取滋养。从创新前沿的辉煌成就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奋斗故事,从社区治理的暖心举措到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思政教育“小课堂”的理论知识因社会“大课堂”的鲜活案例得以具象化,社会“大课堂”的实践素材经思政教育“小课堂”的理论升华进一步彰显价值,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在价值目标上,“两个课堂”都要围绕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在教育内容上,应坚持双向激活,深度整合“小课堂”理论知识,紧密关联社会热点、民生百态,精准设计“大课堂”实践活动,强化针对性。在评价标准上,须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既要看“小课堂”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要将“大课堂”中的志愿服务成效、解决问题能力、社会实践感悟纳入考量。

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实现二者有效融合的前提之一是解决好各种要素的协调。须建设多主体沟通机制,打通融合过程中的“堵点”,畅通沟通渠道,构建生成需求端“点单”、供给端“接单”的合作机制。互鉴先进经验,引导先进地区率先试点,积极引导先进经验有效移植,同时鼓励多元经验碰撞重组。

无论是勇于创新的行业先锋,还是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都是内核强大的育人力量;从陈列历史的遗迹遗址,到收藏文物的展馆宝库,再到展现前沿技术的科技场所,都是广阔丰富的育人空间。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要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利用好各类资源。

一方面,应激活师资力量,打造联动型育人队伍,鼓励先进典型、行业专业人士等加入育人队伍,形成优势互补的“思政导师团”。另一方面,推动设施共享,创设全方位育人空间,突破校园“围墙边界”,实现博物馆、纪念馆、教育基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高校专业教学设施的共建共享。比如,北京大学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和企业,在“沾满泥土气息”的思政课中感受真实的中国;山东大学上演现实版“开心农场”,让学生在亲身耕耘中,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南开大学带领学生走进延安,重温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是一项系统性、长远性工程,必须保持创新活力。数字化浪潮的东风为此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技术赋能下,学生们能跨越时空感受历史温度,在现代化建设一线触摸时代脉搏,在情景模拟中走遍三山五岳,让思政教育更加可触可感。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持续创新求索。

(作者:郑敬斌,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 责编:陈伟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闻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信息网 地址:尊龙凯时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