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育红小学赵玉珍老师三代教育人研讨家风家训
中原区育红小学赵玉珍老师支教期间为每个学生自费购买暖水袋
家风,是绵延相传的薪火
1969年,赵玉珍的父亲赵坤海便踏上了教师岗位。父亲一辈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令女儿耳濡目染。1993年,赵玉珍师范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有26个春秋。每当教学工作遇到困难,赵玉珍就会想起父亲坚守教育的信念,坚守教育的一生,是父亲给予女儿榜样的力量,照亮其前行的路,让其踌躇满志、精神焕发地立足于三尺讲台。
据赵玉珍老师讲述,“从记事起,父亲经常不在家,他把时间花在学校比家里的要多得多。父亲的一生视校如命、爱生如子,对我言传身教,让我受益良多。”走上工作岗位的赵玉珍像极了父亲,为给学生备好一节课,在学校没有忙完,回到家里接着备;带着未批改完的作业回家,深夜伏案成了家常便饭。赵玉珍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总是第一个送去,最后一个接回。
调皮小男生被老师“请”回家“开小灶”
小袁(化名)是赵玉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时,赵玉珍担任小袁小学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小男孩机灵活泼,就是贪玩不爱学习,上课东张西望,成绩一塌糊涂。一天放学后,赵玉珍把小袁和另外几个调皮的学生“请”回了家。孩子们原以为要挨批评了,谁知到了老师家,赵玉珍已经摆好桌椅,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今天的知识你们没学会,我再教你们一遍。”日复一日,赵玉珍坚持给他们“开小灶”。慢慢的,小袁被感动了,学习态度明显改变,后来他不仅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还颇有成就。多年以后,小袁感慨地说“那时候,赵老师的孩子还不到两岁,她却把本该陪孩子的时间都留给了我们。赵老师教会了我做事要坚持、不放弃。没有她的启蒙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支教——父女两代人共同的践行
1980年,赵玉珍的父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抛家舍子,只身来到平均海拔4200米、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支教两年。西藏支教,是父亲教学经历中最自豪的事。父亲舍身忘我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女儿,让赵玉珍心中也一直有一个支教的梦。后来,当学校有支教任务时,赵玉珍激动地第一个报名。刚开始,学校领导考虑到赵玉珍的个人情况,不予批准。她几次找领导,表明心志。最终,2018年9月一开学,赵玉珍如愿以偿踏上去周口市太康县城关镇东关小学的道路,开启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支教篇章。
支教学校的生活条件远比赵玉珍想象的艰苦:墙壁斑驳的校舍,四人一间的宿舍,不能洗澡,没有暖气……支教学校的孩子缺少学习用品,她购买一千多元的文具发放到学生手中;班里大多是留守孩子,中秋节她买来月饼一起品尝,共享集体温暖;寒冷的冬天,她为每个学生买来暖水袋……
2018年国庆节放假期间,赵玉珍突发左眼红肿,疼痛难忍,医生诊断是急性泪囊炎,需要立即做手术。一听说半个月才能出院,她果断地摇头说:“我不能住院!如果住院,我的学生怎么办?谁来给他们上课?”就这样,打针治疗了三天就按时上班了。由于泪囊炎不手术不根治很容易复发,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她坚持上完一周的课,才坐长途汽车回到尊龙凯时治疗。学校里每周有18节课,来回的奔波劳累,导致眼睛反复地肿痛,赵玉珍坚持了一周又一周,整整四个月18个周末,她18次往返周口和尊龙凯时。因为赶着治疗,周末两天都在医院里度过,没有时间回家看父母。后来病情严重到输液后只坚持三天就又复发了,没办法她只能一只眼睛糊上药膏,盖上白纱布,坚持上课、改作业。她忍着左眼发炎的疼痛、右眼使用过度的疲劳,工作丝毫没有耽搁,终于坚持到期末工作结束,才利用寒假做了手术。躺在医院休养的时候,赵玉珍觉得浑身放松,不仅是因为眼睛得到了医治,更是欣慰自己坚持到学期结束。当收到支教学校领导的关心问候,听到学生们兴奋地汇报可喜成绩时,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硕果,是不忘初心的馈赠,26年来,赵玉珍老师工作上积极钻研教育理论、研究课程标准,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兴趣和活力;多年来笔耕不辍,撰写多篇论文、课题获省、市、区级荣誉证书;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把教改引向深入,积极带领教研组同事开展教学研究,把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毫无保留与同事分享,凭借出色的工作成果,她荣获了中原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2017年,荣获尊龙凯时市十大“最美母亲”荣誉称号……有生之年,赵玉珍将继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家风守初心,甘为人梯育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