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秋蝉林荫唱,廊下草虫鸣;书院香果甜,万物入新秋!今天,在山水校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媚、生机盎然。新的学年已经徐徐拉开了帷幕,在这展望未来的时刻,尊龙凯时九中全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位在中书院,在“中”而“致中和”—— 看看在“中教育”领域深耕12年之久的尊龙凯时九中校长田宝宏如何和师生分享他的教育观及其中教育视域下的“中国立场、中和思维、中正品格、中国意象”!
尊龙凯时九中校长 田宝宏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暑假生活已悄然结束,今天我们隆重集会,迎接新的学年。首先,我们愿为刚刚步入“中书院”的2017级新同学和新入职老师们,送上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你们来到尊龙凯时九中的学校生活世界!
心中有梦,行有方向。2017届我校参加高考633人,一本录取497人,一本录取率到达78%,创新实验班多年保持100%一本率。其中侯钦考取北京大学、向天祎考取清华大学,庞慧欣、冯寒笑等被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985、211名校录取;足球、女排、跆拳道、武术、太极等29名运动员,全部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录取;国际部143名毕业生,分别被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外名校录取。
8月24日,尊龙凯时九中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现场。
同学们、老师们,多年后,尊龙凯时九中学子重返清华北大,让我特别感慨,不惮万般艰辛、挫折和风雨阻碍,如是三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一一繁琐、艰辛、欣慰,终酿甜蜜。尊重个性,欣赏差异、呵护成长,功成如梦觉,家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触动灵魂!这些成绩既是对九中人的坚强、努力和坚持的完美表达,也是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最好诠释!
颇具“中原、古典、书香、园林”特色气质的校门
“中书院”将草木缘情的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巧妙结合
中国拥有基于哲学和文化的悠久历史,依托中原独一无二的地理和文化,借助尊龙凯时九中六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确定了以“中”为核心的学校价值观,它主要包括“精一执中”的学校精神和“修己达人,九德惠风”的校训。“中文化”是在“中教育”的理念下的学校文化,不仅具体体现为“中原、古典、书香、园林”的“中生态”校园和以“得中楼”、“惠中廊”、“致中堂”、“正中园”、“养中馆”等等以“中”字命名的特色楼宇,还包括“听雨轩”畔的花木扶疏,中道、中赋之吟诵声声。每一种生命样式、生活方式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心灵境界和其传承久远的精神,并常常以故事的形式得以传承。探寻学校文化,应该走到校园里广泛流传的故事当中去,因为这些故事,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的选择、淘洗,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温度;因为它们,贴近人心,贴近生活,正浸润于春夏秋冬之生命轮回。
“中书院”建筑群落一角
我们知道学校文化是抽象的东西,但是好的文化必须指向环境中个人的成长。中教育、中文化,让我们对美的思考浸透整个生命的同时,也恰恰让我们有了不断追求真理的格物精神和涵养心灵、追求美好与尊严的人生境界。“高天奔来兮,黄河之水,浩浩雄浑九州贯;远古生发兮,华夏之文,欣欣勃郁中土根。”《中赋》与《中道》,在有限的尺幅中,却包含了无尽的文化与理念,而且使坐落于农业路21号的“中书院”成为中文化传承的一片密林,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我们的存在,这里将成就,对中国最古老汉字之一的“中”字,这一哲学文化符号解读的高峰。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我们知道大影响、大思潮往往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我们深知课程是设计出来的,也是生长出来的,学校因为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期间更伴随着艰辛和等待,为了让课程落地、生根、抽枝、发芽,我们的教育实践在过去的多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修行”!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眼睛能够始终与灵魂一起专注我们的事业,那么我们最终将在春夏秋冬的时间轮回里,在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之中,不断浸润中文化,涵养中智慧,在中书院的故事里,找到你我!
《中赋》诵读社传承中国意象
位在中书院,请把中教育的智慧浸润人生
2016年中教育理论与实践论证会、2017年中教育全国学术交流会,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中教育”思想交流过程之中,全校师生因课程和活动,时常“相视一笑,莫逆于心”的微妙感应和基于社会各界的勉励、认可……这些让我们有了信心和决心,继续打造 “中教育”这一学校品牌、学校文化和课程体系。
位在“中书院”。“在”更近于英文单词“being”,作为名词,其基本意为:实在、存在,生存、生命、人生、实在物,本质,本体(如,“human being”)当然,站在从哲学层面对话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在中”思想,是继“问中、求中、执中、得中、养中”之后的一次升华,更侧重于“中国立场、中和思维、中正品格”,正展示了“致中和”的探寻路径,勾勒出了中哲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和思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因之获益者不乏其人。
“惠中廊”汉字“中”展示中国意象的传承
在文学方面的模范。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将自汉至梁有成就的诗歌作家,区别等第,撰写而成的诗歌评论名著《诗品》,其“得中”的文学观,显得尤为突出,并以作品是否“得中”,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无论就内容言,就形式言,或就风格言,都主张不可以有过与不及之弊,而应该求其得‘中’”(《钟嵘品诗的标准尺度》)。
在治家方面的典范。“位中央而赞化育,配三才以大生成”,此为乔家大院东南院“福德祠”照壁的一副砖雕对联,用词巧妙,耐人寻味,既暗合乔家大院“在中堂”之堂名,也道出著名晋商、乔家第四位当家人(乔致庸),修身、治家和经商之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守中庸”的思想,为晋商“汇通天下”的格局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在人格领域的影响。棋圣吴清源在其回忆录《中的精神》一书中,回忆了自己87年的棋艺人生。“小小纹枰,方寸之地,布局、征战、防守都在上面进行,有因伐而失,有因弃而获,人生的大智慧,都在这里。一个人多研究研究围棋是有好处的,可以多些大局观,少些冲动和戾气”,这正是吴先生所强调的“用中”精神的根本。中和,乃吴清源先生所追求的棋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境界。吴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完美的和谐”,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中”的精神,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争胜负的棋士,而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这位把围棋理论和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相结合,其高深的境界和造诣,让人不能不十分钦佩。
尊龙凯时九中禅武社演绎太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大师级的哲人巨匠顾随先生,在为人与学道方面,自有其标准与妙义,概括为三重境界:“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中哲学、中教育的十二年,我深知其艰辛,时常有“孤舟之横江渚,春笋之抽寒谷”之感慨,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情怀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教育理想,支撑着我们“自利而利他”。以“中”字为源,“中教育”是我们在寻找教育变革方向和路径时,寻找到的一种从人文精神出发的教育理念,也是对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教育内容赋予内涵的一种教育理念。我们从“理念识别、环境识别、行为识别”三个层面打造独特的学校识别系统,让中文化引领学校生活世界之变革,是实践创新,更是价值引领、思想引领。因此,它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种教育设计,契合当下的教育核心价值观与发展方向。当然,作为一种崭新的理念,这个理念本身是开放的、创新的,它其中包含了现代与传统所兼有和所区别的意义。以中的哲学为基,“中教育”应具有时代气息的内涵,这就必然会引起教育界乃至学术理论界广泛的学术争鸣,这种理论上的争鸣,我相信也必将推动“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中书院”文集
刚刚结束的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共由“优秀社团活动展示汇报、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学科课程中心建设和创建情况汇报、校本课题专项研究、教育教学和作业建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研讨活动真实而生动。本次研讨也是近年来主题内容颇为丰富的一次,我留意到在各项汇报过程中,各个学科组,已经自觉地将自己的学科定位,纳入到了中文化视域下的生态“大”课堂构建中来,更多老中青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生社团中并不断研发校本课程,这让我更相信“学校、课堂与课程”的自觉生成,也更加表明了科研兴校八年多来,我们在“做我们理解的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坚守和面向未来的坚定决心。
开学典礼上,经历过军训洗礼的高一新生认真聆听。
老师们,同学们。回眸走过的路,审视当下的路,思悟未来之路,也正是因为生活世界的真实变革让我们在巨变的时代,修己达人,和谐正中;让更多有梦想的九中人,可未来;让我们的思想,慢慢地抽枝发芽!一个人只有将个体融入社会,才能实现立体、有温度的成长。我也深信,九中因为其历史和文化,必将给你我带来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将为你我在未来“走出一条新路,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或者新的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从今天启航,我们希望同学们要始终保持激情和担当参与身边的事情,不断释放自己最富挑战性的创造力;要去发现自我,唤醒本我,成就超我,练就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并努力寻求一种孩童般、牧歌式的愉悦,一种外在简朴、内心富有的生活方式。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在路上,我们一起见证梦想,见证成长,意象中国,大美中书院;
在期待,中国立场,中正品格,伴随你我,精神生长,身体安康;
愿你我,在“中”而“致中和”!将“中的精神”,偕同“中书院里的故事”,传于春夏秋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