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中国区)官方网站

    我的教育通行证|loading...
    教育云应用
    无障碍浏览 尊龙凯时APP
    精华博客
    • 完成作业不等于完成学习
    • 疾言厉色无法真正让浮躁平息
    • 点亮心灵之灯,共筑成长之路
    •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的六
    • 简游开封
    • 常回家看看
    • 邂逅王城牡丹,共赴春日之约
    • 回不去的童年
    推荐作文
    • 苔痕里的春天黄灏宸
    • 有志者,事竟成郑雨菲
    • 翻过那座山苏心悦
    • 那一刻,我真的长大了!李若滢
    • AI绣山河 人文引经纬苏心悦
    • AI绣山河 人文引经纬苏心悦
    • 懂得王琸珺
    • 母亲的爱从未改变王琸珺
    • 那抹绿色王琸珺
    • 一件令我愧疚的事王琸珺
    • 希望郑雨菲

    教师提高阅读质量的六条建议

    2025年04月22日 08:51 中国教育报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一个人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并不必然具备强大的读书能力。根据笔者的观察,相当一部分教师读书能力有欠缺,需要开展读书的自我教育。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开展读书的自我教育、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提出六条建议。

    建议一

    区分读书类型,明确目标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读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任务型读书,即限时完成读书任务;另一种是成长型读书,即为兴趣爱好、自我提高而读书。

    这两种读书各有优劣,前者在任务倒逼之下,效率比较高,容易出成果,不足的是,比较功利,匆匆忙忙,容易产生应付的心态。而后者则相反,积累厚实,有助于养成健康的读书习惯。多数人喜欢后一种方式,兴之所至,开卷有益,但也要警惕,这样的读书,容易把人读“散”了,读到最后,什么也看不上,什么也做不了。

    因此,要明确自己读书想要的是什么,把两种读书方式交替组合起来,扬长避短,让读书更有质量、有效率。

    建议二

    制订读书计划,量力而行

    拿到一本书后,要先看看书的体量,估摸一下多长时间能读完,自己又能找出多少读书时间。心里要有数,制订一个大致的计划,并且雷打不动,坚决执行。

    如果书的“部头”过大,或眼下太忙,那就只能放一放,另外觅暇再读,须防止不切实际地贪读,造成“烂尾”。当然,读书要趁热,热乎劲儿一过便可能错过好书。

    以上两条,看似与读书的质量和效率无关,但处理不好,会让你的阅读毫无质量和效率可言。

    建议三

    精读略读混搭,更有成效

    培根《论读书》中有句名言:“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它告诉我们,读书的奥妙在于精读和略读的合理选择,灵活搭配。

    什么是精读?很多人以为,精读就是像语文课堂上学习文言文那样一字一句地细读。其实,精读主要是指反复读。为什么要反复读?因为我们读一本书常常要读到第二遍和第三遍,才能够发现原先的疏漏之处,才能够明白精彩的地方,才能够读懂。略读也不是像一般人理解的一目十行,仅仅追求速度,而应如侦探一样,扫几眼就能快速地抓住关键和核心。人们常说读书要“观其大略”,“观其大略”不是指速度快、一目十行,而是指善于抓住重点。

    根据需要把精读和略读混搭起来,读书会更有质量和成效。

    建议四

    用笔圈点勾画,坚持深阅读

    手里要有一支笔,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用笔来调节你的阅读速度,促进你的思考,获得精神的享受、心灵的跃迁。还要把自己需要的内容摘抄下来,写成心得文字,让笔暗中牵引着你,走向阅读的深处、高处和远处。

    这种用笔进行的阅读,才是真正高质量的阅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读一本书,走马观花过一遍,花六七成力气即可,可要写成文章,就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力气。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资讯发达,信息便捷,刷刷短视频,很开心,可结果一地鸡毛,都是碎片。因此,别放下笔,要知道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该记的记一记,该写的写一写,用笔克服读书中的时代病,坚守深阅读,找到属于你的有效阅读。

    建议五

    带着问题读书,满载而归

    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心中的问号像钩子一样,钩住书中对我们有价值的内容,找到问题的探索方向和思考坐标。1928年,青年梁漱溟在广州中山大学的演讲中说:“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我们应该学习他倡导的这种“学问就是学着认识问题”的“问题读书法”。

    以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乡土中国》为例,这本书是费孝通充满文化自觉、为中国找出路的研究成果,书中他尝试着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阅读这本书,我们尝试不断地提出问题,与作品展开对话:“乡土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生成的心理结构是怎样的?”“差序格局在家族和婚姻方面有怎样的表现?”“乡土社会秩序靠什么来维持?”“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带着问题读书,你的阅读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能让你满载而归。

    建议六

    把书“用”起来,及时表达

    书不仅要读,还应该用。我们应该用多样的读书成果来丰富教育生活,提高读书成效。可以把读书中发现、思考的成果融到备课之中,让我们的备课有更丰富的材料、更优的思路,还可以用“项目化”的读书方式引领学生,把读书成果“做”出来。

    比如,读了刘慈欣的科幻作品,我就组建了一个团队,让学生把读刘慈欣作品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转化成舞台展演,组织开展了一场读书沙龙活动“中国科幻奇点中的英雄史诗——我们这样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让学生把读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说”出来、“唱”出来、“朗读”出来、“辩论”出来、“投影”出来、“表演”出来……这种让部分学生先读书,然后用沙龙的形式把书传递给更多学生的活动,我举办过多次,掀起了一次次校园读书的高潮。而这些读书活动又反过来倒逼着我去阅读,不断拓展我的阅读视野,使我的阅读朝气蓬勃、知行合一、富有成效。

    (作者曹勇军系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文: 责编:樊亚蕾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闻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信息网 地址:尊龙凯时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