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很多管理方式需要适时进行改变,否则容易流于形式。学校管理创新没有固定模式,要敢于摆脱固定思维,抓住契机,有时候只要把原来的做法稍微改变一下,就能实现创新。以下是我校近年来在管理上做的几个“小改变”。
变“走后门”为“进前门”。学校会议室里有100多张凳子,实际参会的教师有96人。学校每次开会,迟到者只要从后门进入,找个凳子坐下即可。于是乎,即便是迟到,也就有恃无恐了。如何有效杜绝教师开会迟到或随意进出的问题?我们首先将会议室里多余的凳子搬走,并要求教师进入会议室时由后往前落座,开会时间只打开会议室前门。这样一来,迟到者就不能从后门进来,只能由前门进入。试想,当会议开始后,迟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由前门进入,再坐在校长的眼皮子底下,他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自然不可能像先前那样无所谓了。果然,实施了新办法后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迟到的5位教师从前门到落座,脸都涨得通红,第二次全体教师会,迟到者只有两位,之后的全体教师会议,全部准时与会。
变“推门听课”为“提前约课”。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实施推门听课,推门听课尤其要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曾有教师向我诉说,当时她正在上课,突然教室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把师生都吓了一跳,大家还以为是大风把教室门吹开了,原来是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这名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多媒体,宣布做作业。校长走也不是,不走又不讲课,被晾在了一边。管理方式不受教师欢迎,是不少管理者都遇到过的情况。我认为学校管理,特别是当下教师的管理,首先是教师“情绪”的管理,其次才是行为管理、制度管理。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督导上,而应该更进一步,与教师真诚交流,达成共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那么如何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督导呢?我们的方法是提前一天向教师预约。由于是预约,教师有一份被重视感,准备也积极多了。校长既通过听课掌握了教学的真实情况,又激励了教师,放大了管理效能。
变“写书面总结”为“评选学校十件大事”。学校一般比较强调书面总结,容易造成被动应付的现象。近年来,我们改变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活动,把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在每年年终,我们向全校师生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特色活动等,并把选票印发给师生和家长,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十件大事评选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共谋发展的原则,生动总结了学校一年来的工作,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
(作者赵红程 向守万分别系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学教师、党支部副书记)